杨兴运,出山 | 零担50人

来自专题:

微信扫一扫

大票零担,风来了!

来源: 运联智库(ID:tucmedia)作者: 贾艺超 编辑: 晓璐

融辉之后,兴满物流也来了。

大票零担市场,又迎来一位网络型操盘手。企查查数据显示,上海兴满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满物流)成立于2025年1月21日,核心股东有杨兴运、张晖。

前一位,曾操盘快运全国网壹米滴答;后一位则根据“兴满物流”的名字以及业内人士猜测,为国内最大的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集团创始人。

(来源:企查查)

据运联智库了解,兴满物流也是聚焦300kg以上的大票零担,预计上半年入场起网。

当这两位重量级人物凑到一起,会如何改变大票零担市场?

1、网络基因重塑大票零担

2021年7月底,汇森速运正式战略投资壹米滴答后,杨兴运便低调隐退。

时隔三年后,杨兴运先是注册成立了冰答供应链,如今又聚焦在大票零担市场成立了兴满物流。

而从市场反应来看,相比于之前注册的冷链公司,兴满物流对市场的刺激似乎更强一些。

这一定程度离不开过去一年里零担物流行业的变动。去年开始,进入大票零担市场的新玩家开始增加,前有外资企业德铁信可,后有职业经理人再创业的大集同运,并且中通快运、顺心捷达这样的快运网络也在布局大票产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批玩家里出现了融辉物流这样快速冲进日均货量“万吨俱乐部”的案例。

同样是操盘过全国型快运网络的杨兴运,又会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大票零担呢?

(壹米滴答创始人 杨兴运)

首先是全国网的网络基因。

2015年前后,是快运网络模式创新的高发期,杨兴运携手几位区域零担头部网络组网实现了全国梦。彼时,通过模式的创新,壹米滴答在货量规模与增速、网络覆盖、融资规模与速度上,在零担快运市场都可以说是破纪录式的存在。

二是不同网络的融合基因。

杨兴运操盘期间,网络模式创新的关键词是融合,网络甚至是从最初“A网+B网”,发展到后来的“A网+B网+C网”。而这种融合组网的模式,后来也吸引着一批类似青藤、蚁链这样的玩家入场。

如今,兴满物流又带着零担物流与数字平台的背景,他们之间如何融合,又将成为新的看点。

三是组织模式的变革基因。

多网融合在前期有很强的战斗力。对于草根创业的物流行业而言,发展到后期更多要依靠组织模式的变革。熟悉壹米滴答的人应该会留心发现,当年其有过一轮高达18亿元的融资,而据了解,这笔融资的大头花在了组织模式的变革上,最终帮助企业完成了职业经理人化转型。

2、网络+平台能否打通大票网络模型?

从过去几年的市场变动中来看,平台型企业似乎有一种增长惯性。

对于数字货运这样的平台型企业而言,第二曲线的方向有计划性市场、相邻的细分以及零担市场。

从具体的表现中来看,头部玩家的路线主要体现在相邻市场的扩张。比如,满帮在省际整车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之后,开始把业务的触角向同城、冷链等细分市场延伸;货拉拉在同城市场取得领先后,则开始向省际、冷链、跑腿,甚至是C端的打车服务延伸。

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增长的模型更多是基于“轻”的模式路线,而类似计划性市场、零担市场则是相对“重”的业务模式。因此,选择与曾经的灵魂人物共同摸索不失为一种赢面较大的打法。

数字货运平台的优势在于:

第一,有运力。根据满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平台过去12个月的履约活跃司机数量首次突破了400万人。

笔者此前与满帮平台货车司机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其实这些跑得比较好的货车司机,是以“自有客户+平台业务”的组合模式在跑车。这也就是说,不同的司机已经在小规模地运营着自己熟悉的路线。

第二,有业态。平台的省际物流能够拉通干线,而更为重要的是城配则能打通专线的末端。

此前快狗打车、货拉拉等平台也曾与专线平台试水这种末端模型,如何促进两种业态的融合,也是一大看点。

第三,有依据。如果进军大票零担市场,如何与专线群体合作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满帮的优势在于其收购了蓝桥,作为专线群体应用比较广泛的系统,能够为企业估值、决策、运营等提供依据。

3、起网三件套:势、事、钱

当前的市场背景是,头部的快运网络在甩大票货,比如安能物流已经把票重从100kg多降到了2024年三季度的81kg,而这恰好是新网络起网的一个窗口。

虽然过去一年市场上参与的玩家很多,但跑出加速度的不多,这背后也需要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势。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炮打响很重要,并且打响之后要快速跑起来。比如融辉物流用80天进入“万吨俱乐部”,对外是亮肌肉,对内则是提士气。

第二,事。

要把事讲明白,把利益拿到桌面上摊开。如今的专线经历过了联盟、平台以及网络模式的多重洗牌,新网络如何创造价值?如何让这件事与其利益相关?

第三,钱。

网络型企业、整合模式……依然是需要前期大规模烧钱打市场的,先用规模验证模型,再用产品验证壁垒。从以往网络型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来看,基本遵循先做大票,再渗透小票,大票做规模,小票做利润的逻辑。

如今来看,大票零担市场迎来新的整合窗口,兴满物流会跑出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专线企业又该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