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专题:
分享本文
微信扫一扫
九识与申通的战略合作,本质是一场“务实的革命”。
科技驱动,正在成为规模效应最好的着陆点。
202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为1745亿件,同比增长21%,申通快递去年业务量达到227.29亿件,同比增长近30%,大幅跑赢行业增速。
过去几年,申通可以说是结结实实地打了一场翻身战,作为典型的高网络效应、规模效应的业务场景,头部企业之间的单票竞争开始以“厘”为计算单位。这也就意味着“翻身战”的背后其实离不开产能战、成本战、科技战。
因此,九识智能与申通全方位展开战略合作,便是将快递公司的规模效应沉淀为成本能力释放给一线网点。
单车年省10万,破解快递“不可能三角”
在快递量年均增长20%的背景下,人力成本飙升、效率瓶颈与服务质量间的矛盾,构成了物流业的“不可能三角”。
九识智能与申通达成战略合作后,联手推出一场“全网场景化应用推介会”,这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数据显示,申通快递单票末端成为1.2元左右,如今,在网络规模的高增长下,末端面临着庞大的人力缺口、成本的不可控等困境。九识智能凭借L4级自动驾驶技术与全栈自研能力,以“技术+场景+生态”三位一体模式切入,以补齐物流全链路中的“无人化中间环节”。
而这背后的逻辑是:成本结构的击穿,才具备可复制性。
事实上,快递企业对科技的应用有例可循。同样是在申通体系内,其在分拨中心规模化引入自动化分拣设备便是击穿成本结构的案例。
根据其财报数据显示,申通自动化分拣设备从2020年的206套,提升到2024年的424套,直接带动其分拣成本从2020年的0.5元/票,下降至0.33元/票。
而这种成本能力的改善,会释放给末端网点,成为网点应对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这便是成本击穿,对快递这种典型具备规模效益的场景的意义。
基于此,申通早在总部层面成立了设备项目支持部,针对网点自动化设备应用场景,通过综合评估网点的场地资源、工艺布局等因素,制定设备标准,确保网点设备的稳定性。同时,基于各设备厂商规模及行业案例,制定集采策略,推动这种成本能力在全网的复制。
如今末端环节的优化,成为快递企业的重中之重。末端一手连着成本,一手连着时效。据了解,过去几年申通下重注,进行末端网点的揽派和中心操作衔接环节优化,以实现降本增效。
也正因此,申通与九识智能开始从业务试点走向全网的战略合作。
申通快递甘肃敦煌市公司负责人张储童是第一批吃到无人车红利的网点,其在2024年年中购置了两台九识Z5,上月又增购了一台九识Z5和一台九识Z8。
根据张储童透露:“九识智能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并提升了效率。每台无人配送车的月均成本不超3000元,既缓解旺季用工短缺,每年还能节省至少10万元。”
可以看到,无人车在末端的应用,正在成为又一个典型的科技友好型场景。
一方面,其具备击穿成本结构的能力,正如张储童所描述的,3000元VS 10万元对于快递末端而言是颠覆性的改善;另一方面,其具备规模化复制的能力,网络中“分拨中心/集配站-网点/驿站”的短驳场景能够在全网复制。
末端有场景、总部有政策,九识智能正在以“技术+场景+生态”切入,与头部玩家共同推动成本能力的规模化释放。
日派1500票,助力快递末端提速、提效
单车10万元的成本节省,是怎么省出来的?又如何在申通全网铺开?
在具体的业务场景上来看,九识智能与申通的战略合作,正在重塑“分拨中心/集配站-网点/驿站”的短驳场景。
申通快递山东青州市公司负责人王伟,在2025年1月购买了两台九识Z8,据他介绍:“当时入手无人车主要是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和用工成本。”
对于快递末端网点而言,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单票利润被压缩到几毛,而末端的成本便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首先,要养车养人。
根据笔者与一些快递网点、驿站的沟通发现,过去大多数网点需要配置一台4.2米货车和司机,并且要早起去分拨中心/集配站拉回派送件。车与人的成本,便是网点、驿站老板们的痛点,无人车则通过“无人化+新能源化”有效地缓解了成本压力。
第二,时效与频次。
快递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成本之外,还有末端的时效体验。末端网点/驿站基于成本的考虑,现在基本保持一天二派的频次,而具备规模效应的网络才能具备三派甚至更高的派送频次。而无人车通过小批量、多批次的方式,在网点/驿站之间少量高频的往返,从而帮助网络打强时效标签。
第三,规模效应。
在“分拨中心/集配站-网点/驿站”的揽派过程中,基本是专车专用,即占用资产又占用人力,而无人车则能够通过集中的调配,用更少的资产服务更多的网点/驿站,发挥规模效应。
据王伟介绍,现在其配置的6台九识无人车配,可以送达37个驿站,日派送量达到了8500票件,未来这种效率有望达到10000票件,实现更大程度的降本增效。
这种集约化的方式,某种程度上也在颠覆快递末端的履约模式。而通过九识智能与申通的战略合作,如今,单车日派1500票的效率,将在全网铺开,从而带领网点实现增收、提效。
结果导向,个性化产品+全周期运维
正如上面所描述的,科技公司所面对的,是一群对成本极度敏感的群体,而让客户将科技产品在全网规模化应用,这种买单的意愿一定是基于结果导向。
因此,九识智能在与申通这样的头部客户战略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在资产配置上,客户也有一定的需求:一方面,网点的规模差距大,对车辆的容积需求不同;另一方面,对新事物的应用,往往会有运输安全、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担忧。
首先,在应对客户需求是,九识智能有着产品矩阵+个性化的方案。
九识智能在2023 年 5 月全球首发 L4 城配量产车型 Z5 系列,在2024 年 6 月完成 Z2、Z5、Z8、Z10 四款车型矩阵布局,以应对客户的不同需求。
另外,从车身设计上,让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成为可能。九识智能2025款产品取消了车顶雷达的设计,采用了“平顶”设计方案,让产品更具可塑性,客户可以根据场景需要,自由设计货箱尺寸,实现运输效率的更大提升、成本节约。此外,2025款产品还带来了更高的能效和更大的车内空间,新款Z5车内空间达到5.5立方。
第二,在服务的确定性上,启用全周期运维模式。
九识智能创始团队的物流行业从业基因,使得其形成独特的运营逻辑:即用户结果导向。其除了向用户提供先进可靠的硬件产品之外,还提供全周期的服务,以确保用户用车无忧。
其率先提出引领市场的“七项保障”,包括五年核心零部件免费质保、超大保额确保人身财产安全、严重质量问题,整车换新、免费保养,随软件服务费(FSD)赠送、赠车端网络服务、7*24h在线客服,60s快速响应、联动超大连锁本地救援&维保,快速服务等,确保用户用车无忧。
第三,业务高速增长,形成服务网络。
结果导向,正在驱使客户为降本增效的实际效果买单,而这个过程中,九识智能又从商业模式上放大客户价值,打开科技红利的入口,让这些网点负责人自发地转化为九识智能的经销商。“产品能力+结果导向+经销生态”正在推动九识智能的场景落地,进入一个正向反馈的螺旋式上升。
据了解,目前九识智能Z系列车型已落地全球200余个城市、地区,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无人运力服务,这意味着覆盖度更广、更细化的服务颗粒度。
如今,当无人车不断刷新日配单量峰值、帮助客户降本60%时,自动驾驶正在成为物流业进化的必选项。而这场变革的终极目标,正如九识创始人孔旗所说的:“释放人的价值,让科技回归服务的本质。”
可以说,九识与申通的战略合作,本质是一场“务实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