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线并购潮,开始了!

来自专题:

微信扫一扫

谁在收购专线?又是谁在被收购?

专线并购潮,开始了!

记得去年在跑市场的时候,我跟一位有200多台车的物流老板提到下一步打算时,他摆弄着茶杯,对市场的态度是“维稳”。当问到是否接受收并购时,他似乎很感兴趣地抬起头说,可以谈。

彼时,连年货量下滑,市场利润已经被压的非常薄,而大票零担市场的风又恰恰被融辉物流搅起,如果再加上平台间的厮杀,大多数专线的生存境况会相当不乐观。

今年,融辉物流、兴满物流大刀阔斧地进入市场,三志物流、德坤物流、聚盟共建几张大票零担网动作频频,黑豹物流、飞腾物流、微邦物流、东瑞物联等大专线也开始被时代“卷”着跑。

一时间,网络正在以击穿线路成本价的方式在市场上抢货,个体与平台,进入混沌状态。

我们才知道,大票零担网的风,终于还是起来了。而第一批创业的物流人,也确实老了。

平台跑步入场,谁在收购专线?

上半年,三志物流、融辉物流几乎同时间向市场透露,将拿出亿元级别的真金白银,和专线一起玩。

其中,融辉物流提出,未来3年斥资百亿,打造“专线成长基金”,对专线的承诺是:

(1)"生态共建模式",不吞并、不干涉专线经营权,专线老板始终是线路的绝对主人;(2)无对赌协议、无保底货量、无强制合并,货量共享、成本分摊、利润自留;(3)"专线成长基金",提供战略级支持,让每条专线都成为区域王者。

三志物流则是,总部从战略层面出资一个亿,实行“专线融合计划”。合作模式上,三志物流通过收购专线股权的方式,植入三志物流“直营化管理合伙人模式”与专线伙伴进行管理全面融合,利益深度捆绑,从而实现“同建、共享、明责”的合作效果。

仅仅在上半年,三志物流就与广州万豪、广西昆海、大连安快、洛阳老班长、北京天瑞、乌市凯鹏锦程、杭州申嘉、合肥宏伟和哈飞、德州征途、西安东谦、潍坊天正等10余家专线物流公司的60多条线路达成合作。

这种真金白银的投入,加速了专线收并购的浪潮。

事实上,随着专线整合进入深水区,市场上跑出几个类型的玩家:

第一类,是三志、德坤、聚盟这样的,率先试水大票零担网络的企业,大家通过不同的模式,从组织、管理、运营等维度找到适合专线基因的特色整合路径。

第二类,是融辉、兴满这样的,在快运市场成功之后,将快运网络的运营模式与大票零担市场融合,探索“网络+大票”的整合模式。

第三类,是飞腾、黑豹、微邦、东瑞物联等脱胎于大专线的区域平台,基于理念的认同,将自身线路的竞争壁垒,释放给合作伙伴,助力线路资源复用、复制成功,从而整合形成“点发全国”的业态。

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看到平台与专线这种资本合作的态势,正在高频出现:

4月27日,德坤集团与河南众邦浩运物流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月26日,贵州通通发物流有限公司、三志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启动仪式。

6月3日,德坤集团与嘉力供应链正式签署战略协议。

6月29日,德坤物流先后与创富物流、广盛物流达成战略合作。

7月2日,飞腾物流宣布已完成对嘉兴仁禾物流(嘉兴-郑州专线业务)的战略兼并重组。

7月7日,三志物流与乌鲁木齐凯鹏锦程物流达成公司线路溢价采购协议。

7月13日,三志物流与合肥哈飞物流达成合作,共同组建安徽三志哈飞子公司……

种种现象来看,类似三志、德坤、飞腾这样具备专线基因的平台,在过去多年时间里验证了组织模式、管理模式、运营模式的可行性后,探索出与专线融合的方法论。

随着资本合作的加持,专线与平台的融合,正在进入加速度。

赚钱的专线,才值钱

过去,在专线并购中,专线的估值,一直是难题。而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专线的价值体现在盈利能力上,而利润也成为估值的核心参考项。

这方面,飞腾物流董事长林春光在与物流进化交流时明确提到:“让我佩服的企业,不是做多大,而是多赚钱,企业值钱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盈利。”

实际上,我在跟多家平台企业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于快运与网点之间相对单纯的交易关系,大票平台与专线之前更倾向于利益强绑定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下,如何给专线估值一直是一个难题。比如,有的企业资产很重,有的收入很高,有的企业则是小而美的利润奶牛。

抱团取暖是专线人的共识,而利益关系的协商往往是融合的最后一道关。

如今,这些正在通过高频收并购的平台,基本都形成一个共识,即以利润为参考进行估值。也就是说,越赚钱的专线,才越值钱。

而能赚钱,至少包含几个维度:

第一,业务的质量高。

疫情的几年里,不少专线老板做出了主动“砍业务”的动作,这也是行业整体从规模为王向利润为王转变过程中的阵痛。

“砍业务”实际上是在砍什么呢?

一方面,是砍向低毛利。过去有很多老板大规模地上车,从而接了大量低毛利三方货做填仓,而随着成本与运价越来越透明,低毛利的货源很难覆盖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是砍向长账期,尤其是这几年市场充满不确定性,长账期既会拖累企业的现金流,又有变成坏账的风险。

因此,赚钱的企业,首先是重新审视自己的业务。

第二,成本管控好。

价格战的背后是成本战,这一现象正在从快递、快运,蔓延到大票零担市场。当前,巨头企业都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以“分”“厘”为单位抠成本的时候,持续赚钱的专线企业必然要具备超人的成本管控能力。

整个专线并购浪潮中,还是那句老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平台化是趋势,而赚钱能力才是专线融合与谈判的底气。

 

走访万家企业,推动物流进化!
物流市场走访持续进行中

  • 彭继松

    最新走访

    陕西西安

    西安同线路整合较为成功,并且已见规模(捷成物流、一路进疆、大华南属于最早一批,也是目前最典型的代表;顺成豫路通、大西南为后进者),且都有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困难当下,能找到最优解,做智慧的选择很重要,祝愿马到成功!

    点击查看>>